煤炭、礦石等大宗物資運輸,明明用鐵路、水運更經濟,但是現實中公路運輸的比例卻很高。延綿幾十公里的高速公路大堵車經常見諸報端,汽車消耗“高級能源”運輸“低級能源”也廣受詬病。應當說,公路承擔了本該由鐵路和水運承擔的大宗貨物長途運輸任務,既不經濟,也不安全,還會帶來環境污染。這是運輸結構不合理的突出表現。
運輸結構產生這些問題,與我國產業布局、產業結構緊密相關,也與我國交通運輸發展過程密不可分。由于鐵路、水運發展相對滯后,部分區域鐵路運輸能力不足,港口和大型企業鐵路專用線建設滯后,公路運輸成為部分企業唯一的選擇。另一方面,公路運輸不同程度存在著車輛非法改裝、超限超載以及過度競爭的問題,造成公路和鐵路運價倒掛,降低了鐵路的競爭力。這些問題如果不加快解決,運輸結構調整將難以取得實效,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也將成為空談。
調整運輸結構,要以推進大宗貨物運輸“公轉鐵、公轉水”為主攻方向,綜合施策、系統推進,打好“組合拳”。要做好鐵路、水運的“加法”,著力實施鐵路運能提升行動、水運系統升級行動,加快補齊交通基礎設施、運輸服務、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短板,推動大宗貨物運輸向鐵路和水運轉移。要實施多式聯運提速行動,大力發展集裝箱鐵水聯運、江海直達運輸和江海聯運等,提高綜合運輸服務水平。要在整治公路貨運粗放發展方面做好“減法”,實施公路貨運治理行動,加強貨運超限超載治理,加快老舊貨車、不合規車輛更新淘汰,大力推進貨運車型標準化,重塑公路貨運行業生態,推進公路貨運行業轉型集約發展。
“蹄疾走日月,步穩度關山”。行業主管部門必須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出實招、用巧勁,讓各種運輸方式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,該公路運的公路運、該鐵路運的鐵路運,讓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更加合理,支撐經濟社會更加高效、更加順暢的運行。企業要勇于探索主動擔當,把運輸結構調整作為轉變發展方式、提升競爭力的重大機遇,實現高質量發展,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,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。